本魔的资的真稀释相股权揭开术
说实话,我第一次看到BMNR这种资本运作模式时,简直被它的"精妙"设计惊呆了。但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,我深知天上不会掉馅饼,这种看似完美的循环背后必定藏着某种"魔术手法"。今天,我就带大家拆解这个魔术的机关。 想象一下,BMNR就像个装满ETH的钱袋子。假设最初这个袋子里有100亿美元的ETH,市场给它110亿美元的估值(多出来的10亿是投资者对未来增长的期待)。这时候每股价值很好计算,但问题就出在他们开始玩增发游戏的时候。 为了筹集50亿美元新资金,公司决定发行新股。这里的关键在于:如果他们按照市场价格发行,表面上股价保持不变,但实际上发生了微妙的财富转移。就像把一瓶好酒兑水稀释,虽然看起来还是一瓶,但味道早就变了。 让我们做个有趣的算术题: 增发后,老股东们的持股比例从100%降到了68.75%。这意味着他们原本独享的100亿美元ETH蛋糕,现在要和新人分享了。虽然蛋糕变大了(150亿美元),但他们分到的部分(103亿美元)其实只比原来多了3亿。 更讽刺的是,这3亿的增长根本不算真正的价值创造。就像你把邻居家的钱存进自己的银行账户,然后到处炫耀自己变富了一样可笑。市场也很聪明,它会逐渐看穿这个把戏,给公司的估值溢价就会不断缩水。 这个游戏的可怕之处在于:它就像吸毒一样会上瘾。刚开始几轮确实能看到每股净资产的小幅增长,但随着游戏继续,估值溢价就像漏气的气球一样越来越瘪。 当溢价降到零的那一刻,整个魔术就彻底穿帮了。这时候增发新股的价格只能按照净资产来定,每股净资产也不会再增长。所谓的"永恒循环"就此破灭,变成了一场赤裸裸的零和游戏——新股东低价入场,老股东的权益被不断摊薄。 我见过太多类似的资本游戏,它们的结局惊人的一致。市场不是傻子,投资者迟早会意识到: 第一,这家公司没有真正的盈利能力,全靠ETH价格涨跌;第二,每次增发都在蚕食自己的权益。当FOMO(害怕错过)情绪转为恐慌,股价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崩塌。 说到底,BMNR的模式就像在玩击鼓传花。只要ETH价格持续上涨,音乐就不会停。但问题是,市场总会迎来调整,当鼓声停下的那一刻,最后接盘的人就要承担所有损失。 记住,在资本市场中,任何看似完美的"永动机"背后,往往都藏着精心设计的陷阱。BMNR的资本魔术:揭开股权稀释的真相
1. 一个简单的资本游戏
2. 数字背后的玄机
3. 循环的致命缺陷
4. 为什么这个游戏注定失败?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Starknet Volition:让区块链数据管理更聪明的全新方案
- 以太坊:从天才少年到币圈王者的传奇之路
- 市场风云变幻:警惕诱多陷阱,空头布局正当时
- 狗狗币:下一个牛市的风暴眼?
- 比特币生死时刻:2017年那段让你心跳加速的区块链内战
- 以太坊多单完美收官,40点盈利尽在掌握
- 《星灵神兽》公测倒计时:一场别开生面的元宇宙冒险即将启航
- 熊市中的逆袭者:波场生态的韧性成长记
- Linea与Layer3强强联手:不容错过的Web3红利机会
- Uniswap社区为何对Visa联名卡计划说不?
- 一个老韭菜的十月投资心路:如何在牛市前夜把握机遇
- 以太坊真的走向中心化了吗?Consensys研究揭示的真相
- 市场叙事大乱斗:当所有指标都指向不同方向时,我们该如何投资?
- 解密DingyuanEX:意图协议如何重塑DeFi用户体验?
- Scroll主网上线首周:揭秘用户都在玩什么?
- Web3.0日报:NFT市场回暖,Yuga Labs完成重大调整
- 当AI遇上经济:一场正在上演的变革大戏
- 当加密市场遇上传统金融:一场越陷越深的危险关系
- 波场TRX:下一个造富神话还是泡沫陷阱?聊聊我的真实观察
- 加密货币行业大事件:Ripple案接近尾声,SEC频频出手
- 搜索
-